- 告五人世運開唱倒數!高市府攜手14家知名餐酒館推出「高雄的魔法藥水」帶你去找夜生活
- 高雄夢時代小白熊20周年期間限定店 打造5大主題區及拍照打卡新聖地
- 因應美對等關稅影響 高市經發局拜會四大公協會加速資源對接
- 潑水節來《帕泰家》抽〝雙人4天3夜泰國曼谷米其林之旅〞 4/14黑色情人節〝14元黑色炸醬麵〞吃得到! 55折~直接爽吃
- 屏東好物前進新加坡 廠商歡喜接單 滿滿商機無限大
- 「淨零互動裝置創作競賽」結果揭曉都發局:旗糖農創園區將展出決賽互動裝置
特色介紹
遠自明鄭時期,漢人自台江內海(今之安平至鹿耳門一帶),溯航新港溪(今之鹽水溪),及其上游許寬溪(今之許縣溪)進入新豐里,墾荒聚落後,該地稱為「香洋仔」或是「小 香洋」,在明鄭氏台灣軍備圖記內就有小香洋民社之記載。
開拓「香洋仔」之居民為景仰關夫子聖德及祈求民安雨順,就建土屋葺茅茨堂宇供奉,以便朝夕膜拜,距今已有三百餘年。
根據清康熙五十九年(西元1720年)歲貢生陳文達編纂的台灣縣志卷九寺廟條云:「在新豐里關帝廟,偽時建」,偽時指明鄭時代。文中所指的「關帝廟」即現今關廟鄉的山西宮關帝廟。山西宮相傳源自於明鄭時期,至今已有三百餘年。與歸仁仁壽宮、歸仁保西代天府,稱作臺灣府城東門城外三大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