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響應世界地球日!臺東縣政府19日號召全民淨街淨灘一起挺地球、愛臺東、守護海灘
- 新北美術館4/26、27開館週末盛會!300秒煙火秀連續兩晚綻放雲門舞集、FOCASA馬戲團精采演出
- 低碳走讀趣抵「嘉」,守護環境你我同行
- 屏東縣政府重視行人安全 積極提升縣民對行的安全意識
- MITSUI OUTLET PARK上半年最大優惠「激安買物祭」將於3/28~4/13登場,不僅全館最低2折起,APP會
- 強化山區兒少照顧 縣府攜手民力在關西、北埔、寶山開設小衛星據點
特色介紹
遠自明鄭時期,漢人自台江內海(今之安平至鹿耳門一帶),溯航新港溪(今之鹽水溪),及其上游許寬溪(今之許縣溪)進入新豐里,墾荒聚落後,該地稱為「香洋仔」或是「小 香洋」,在明鄭氏台灣軍備圖記內就有小香洋民社之記載。
開拓「香洋仔」之居民為景仰關夫子聖德及祈求民安雨順,就建土屋葺茅茨堂宇供奉,以便朝夕膜拜,距今已有三百餘年。
根據清康熙五十九年(西元1720年)歲貢生陳文達編纂的台灣縣志卷九寺廟條云:「在新豐里關帝廟,偽時建」,偽時指明鄭時代。文中所指的「關帝廟」即現今關廟鄉的山西宮關帝廟。山西宮相傳源自於明鄭時期,至今已有三百餘年。與歸仁仁壽宮、歸仁保西代天府,稱作臺灣府城東門城外三大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