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南台灣「少奶奶」 乳癌第一刀 高醫前院長侯明鋒教授榮獲第34屆醫療奉獻獎
有醫界金像獎之稱的醫療奉獻獎今(19)日舉行頒獎典禮,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前院長、乳房外科侯明鋒教授榮獲第34屆醫療奉獻獎,頒獎典禮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陳芳銘副院長、乳房外科團隊與木棉花關懷俱樂部等人特別組團北上祝賀,場面溫馨感人。
侯明鋒教授來從事乳癌防治工作至今已超過40年,是臨床上備受患者信賴的乳房外科權威。侯教授在學期間曾於生命線值班,接聽失意人的訴苦電話,挽回過不少悲劇的發生,也讓他從學生時代就開始種下偏鄉服務的熱忱。成為醫師後,在以前醫療設備及資訊不足之情況下,每位病人之乳房檢查及手術報告,都是他親自一筆一畫手繪作記錄,他的學生都說侯教授的手術紀錄圖,跟教科書上印的一模一樣。侯教授素有「南台灣乳癌第一刀」美譽,為了推廣乳癌防治觀念,和政府單位合作,帶著一台超音波上山下海,挨家挨戶做乳房篩檢、教育,他跟著醫療巡迴車進入部落跟社區,拿著大聲公講話,進行地毯式的篩檢與宣傳,主動出擊把不敢看病的婦女找出來。有時一天下來做了200 個乳房超音波檢查,篩檢出3、4 個乳癌患者,讓這些患者可以及時獲得治療。
早年的台灣普遍對於乳癌以及相關癌症防治極度缺乏,因民風保守且正確防治概念尚未建立與推廣,1987年侯明鋒教授遠赴美國紐約水牛城(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學習最新的癌症防治方法,是當時第一位前往美國學習癌症防治的醫師。1988年返國後即開始推廣乳癌防治的重要性,分別前往高雄、屏東、澎湖、台東大武等偏遠鄉鎮,進行大規模乳房篩檢暨衛教工作,以期達到「早期正確診斷,早期正確治療」的觀念,累積至今所進行的鄉鎮社區乳癌篩檢超過750場次,發現乳癌人數已多不可數。
侯明鋒教授也是第一個提倡「乳房超音波」在乳癌篩檢上的醫師,他認為國內民眾在族群、生活習慣、環境條件、飲食行為、基因等條件,都和國外有所不同,因此,倡議結合國內專家學者,從醫學中心門診到社區巡迴篩檢,進行全國性大規模臨床試驗,最終發現台灣與西方乳癌盛行族群之間的差異,並據以發表研究論文,同時制定與西方乳癌早期篩檢不同的準則,提供政府政策與實務界操作參考,現今這樣的標準仍為台灣醫界、衛教界一致使用。
醫者父母心,侯明鋒教授念茲在茲的就是想要如何協助乳癌病友,重新面對罹癌後生活,29年前特別在高醫成立乳癌病友會-木棉花關懷俱樂部,提供超過300場次演講與座談,成立志工協助團隊,希望透過自助性團體的成立,幫助因手術切除乳房的「少奶奶」們勇敢抗癌,讓病友能在專業人員及志工的協助下,重新開展生活,走向康復的康莊大道。
無論在疾病治療、正確資訊宣導、持續性關懷衛教、學術研究深入等面向,侯明鋒教授不光從外科專業進行介入,更積極地從健康促進的角度,整合資源擴大民眾認識與面對癌症防治的重要性,多年來獲得很大的成果。也使高醫連續多年勇奪國民健康署的「乳癌生命搶救王」第1名。
除了醫學教育專業領域外,侯明鋒教授也是南台灣三院院長,先後擔任高雄醫學大學受委託經營的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小港醫院,以及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共8年,橫跨3家醫院的院長資歷,在高醫體系是唯一。無庸置疑的豐富醫療行政經歷,帶領醫療團隊乘風破浪,全力以赴接受挑戰,榮獲七項SNQ國家品質標章、創立女性乳癌病人專屬病房、國際無菸醫院金獎、護理學會臨床教學策略與模式競賽獎、勞動部健康特別獎等殊榮,也於2019年取得美國醫院評鑑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onal,JCI)評鑑認證;在COVID-19疫情期間,他超前部署成立防疫「戰情室」,帶領全院投入這場世紀戰「疫」,從守護校園、醫院到社區安全,再透過視訊與國際交流,分享台灣及高醫寶貴的防疫經驗,獲得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頒發「防疫特殊貢獻獎」,侯教授基於責任感的趨使,讓他每天勇往直前、永不退縮,成功將疫情阻絕於外。
侯明鋒教授深知學術研究對於臨床醫師的重要性,2024年他獲得美國史丹佛大學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4),研究成果亦獲國際高度肯定與認同,他樹立模範,傾盡自己的學術資源,帶領乳房外科所有醫師持續參與國內、國外國際會議,研究計畫,帶領高醫乳癌團隊共發表超過400篇SCI論文,每年主辦高雄國際癌症研討會,也為南台灣唯一盛大之國際會議,以提升學術知識與臨床技能,創造與世界接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