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推動歷史街區政策說明

記者:里報.tw 林家慶 / 臺南市 報導 發佈時間:2016-12-01 20:28:30

  【臺南訊】全國首開先例的《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自101年制定以來,市府陸續進行全市性歷史街區、歷史老屋之調查研究計畫、振興方案擬定、老屋培力振興補助以及重點歷史街區環境改善等事項,並以點線面各面向多方考量執行,成為全國公私部門合力推動歷史街區保存及振興之範例。
 
  臺南府城地區古蹟及歷史建築等文史資源豐富,點狀遍布於府城各歷史街區中,如何串連街區使歷史景點共生共榮,是本市歷史街區政策重點之一。緣此,市府自102年起進行歷史街區改造工程,有以下幾個政策目的:包括改善街區人行環境、提升住民歷史環境榮譽感、提高老屋活化振興意願等;以及在「歷史街區振興委員會」指導下,有策略性指認重要歷史街道並以改造施作計畫加以連結,以府城南北向重要歷史街道為例,從北串連大銃街、赤崁文化園區、米街、新美街、帆寮、沙淘宮、古蹟總趕宮、蕭氏節孝坊一直到小西門,在各單位歷年工程改造下,除米街計畫道路段外,其餘路段均已完成改造或已完成設計準備施作;在此主軸線下,也可輻射至赤嵌樓、大天后宮、祀典武廟國定古蹟、美術館等重要景點,達到政策目的。
 
  歷史街區工程改造內容,除了汰換原本凌亂不堪的巷弄連鎖磚外,在專家指導下,各設計案都能揉合地方歷史文化記憶,轉化成設計鋪面鋪設、重新活絡街區沉寂已久的場域。文化局在執行上,也媒合沿街的老屋立面整理,以向西串連至看西街教會、南沙宮及風神廟的和平街區改造案為例,先前即已媒合5至6戶同意就其立面整理,恢復舊有老屋之美。
 
  由於府城部分歷史悠久老屋往往產權極其複雜,有幾戶也因為無法取得全部所有權人同意,為維民眾財產權益,而暫無法予以改造,但文化局仍回歸政策本意,先透過景觀的淨化美化,誘使民間投入老屋街區活化,以利永續發展。文化局指出,若僅有公部門投入、而民間在管理使用上不配合,榮景將難以持久。基於此,對市府而言,歷史街區的環境改善不會只是僵硬的「觀光化」化妝術,而是富有臺南生活風格的歷史街區再現,也更符合ICOMOS「國際文化旅遊憲章」之精神。
 
  近年來市府透過老屋修建補助與租金補貼此一重要政策工具活化老屋,在「歷史街區振興委員會」公益性原則的審核把關下,獲得不錯成果。配合各歷史街區的環境改造工程,包括兌悅門、正興街、清水寺等街區都有明顯進展。今年不僅在申請案件上有倍數成長,考量政策鼓勵效果,本年度市府文化局在個案補助經費的上限也有所提高。未來也將持續以培力計畫輔導住民如何活化並合宜地使用老屋,文化局也將視政策推動效果,策略性提高經費補助總額度,以鼓勵更多市民投入老屋振興工作。
 
  臺南「文化市民社會」逐漸成熟,民間老屋活化與街區保存意識也逐步提高,重要集體記憶的媒介有了保存的場所;然而與此同時,歷史街區環境也逐漸面臨過度開發、歷史紋理逸失等新興課題,因此未來街區政策擬定與執行,市府仍希望能由下而上、充分揉和在地精神營造,來共同打造具臺南特色之歷史街區,以回應188萬市民對「文化立市」的多重想像與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