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您的店成為臺北必買必逛的熱門品牌!2025「台北造起來」店家甄選!即日起至5月15日止開放報名
- 花枝正Q甜清明連假來「富基花枝一番賞」抽花枝送抵用券順遊老梅春季限定絕美綠地毯
- 鹿迷玩家必看青年公園鹿角蕨經典展
- 黃敏惠市長率團參訪微軟及智慧城市展科技驅動嘉義市數位再造!
- 環境風場轉為偏東風擴散條件差新北21日-24日預估空氣品質不佳提醒民眾外出配戴口罩保護呼吸道健康
- 臺東「織一片生態綠網」植樹月!民眾種樹愛臺東共創永續之都
特色介紹
遠自明鄭時期,漢人自台江內海(今之安平至鹿耳門一帶),溯航新港溪(今之鹽水溪),及其上游許寬溪(今之許縣溪)進入新豐里,墾荒聚落後,該地稱為「香洋仔」或是「小 香洋」,在明鄭氏台灣軍備圖記內就有小香洋民社之記載。
開拓「香洋仔」之居民為景仰關夫子聖德及祈求民安雨順,就建土屋葺茅茨堂宇供奉,以便朝夕膜拜,距今已有三百餘年。
根據清康熙五十九年(西元1720年)歲貢生陳文達編纂的台灣縣志卷九寺廟條云:「在新豐里關帝廟,偽時建」,偽時指明鄭時代。文中所指的「關帝廟」即現今關廟鄉的山西宮關帝廟。山西宮相傳源自於明鄭時期,至今已有三百餘年。與歸仁仁壽宮、歸仁保西代天府,稱作臺灣府城東門城外三大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