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鬥吧悟空!《七龍珠Z》快閃店7/18熱血插旗東區地下街第二廣場
- 張麗善縣長率團赴日取經高齡照護 開創雲林照護新典範
-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大使范東亞拜會屏縣府 周春米熱情邀請參與屏東燈節 深化彼此情誼
- Let's Take a BRICK! 5米高小樂暑假現身 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悠閒野餐
- 深澳小卷市集最後一週小卷福袋、免費品嚐及DIY手作體驗千萬別錯過
- 蠟筆小新電影大冒險今夏登陸高雄夢時代 33款粒粒公仔全員到齊 同場加映2025劇場版全新周邊、港都限定特典
- 雲林縣萍風藝術學會114年會員聯展 8/1~8/13文化觀光處展覽館2樓展出
- 豆府餐飲集團七大品牌聯合推出─盛夏饗食派對 全台發出100萬份免費料理 開啟盛夏的味蕾饗宴
- 豐年祭不忘治安與交安 東河分駐所走入部落推動識詐防詐與交通安全宣導
特色介紹
在鄭成功據台以後,佛、道教文化隨著漢人墾殖而傳入內門,當時移民習慣,大都將家中原供奉神像或香灰,隨同隨帶來台,家鄉神明成為遊子在海外打拚的精神支柱,當時有郭家四兄弟與母朱氏渡海移居內門(次子元欽、三子元樞、四子元興、五子元章),從家鄉奉迎三尊觀音菩薩神像同來,先在當時內門最興盛中埔番子路一帶落腳,後來逐漸發展而分枝。元欽奉迎大佛祖移居東勢埔,元樞、元章奉迎二佛祖遷往石門坑,四子元興留在番子路奉祀三佛祖。
郭元興將觀音佛祖安奉在家中廳堂內,早晚燒香祭拜,雍正十年,某天清晨燒香時,香爐竟然不見了,遍尋不著。幾天後,才在今內門紫竹寺寺址的石榴樹三叉枝上發現,令人詑異的是,爐內依舊香煙裊裊,香火未熄。
經郭元興請回後,香爐再次不翼而飛,又再次在寺址的石榴樹三叉枝上發現,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這個神奇的現象,終於引起庄民注意,大家議論紛紛,最後由當時分駐羅漢內門的台灣縣丞葉文炳提議請示神意:以石榴樹處為香火地,郭氏獻佛,庄民共同建寺。庄民聞悉,熱烈響應,依據台灣縣志記載,殿宇工程在隔年的雍正十一年(西元一七三三年)就完成。
廟宇完成後,信徒公議應將大佛祖、二佛祖迎回同祀,結果在東勢埔的大佛祖請回,但坐鎮石門坑的二佛祖,因當時漢人進入該地開墾,時常與土番發生爭鬥,地方擾嚷不靖,當地民眾不肯讓二佛祖離去而作罷。
觀音佛祖原本只是郭氏家族的保護神,因「飛爐」神蹟顯赫而由庄民共同出資建寺,更因神威遠播,南北信徒慕名前來參拜者日眾,內門紫竹寺已成為全省最具歷史與規模的「觀音媽廟」。
內門紫竹寺不但是內門區的信仰中心, 也是全省觀音信仰的中心寺廟,每年農曆二月十九佛祖誕辰日、六月十九佛祖得道日、九月十九佛祖出家日,來自南北各地的香客,絡繹不絕,尤其以二月十九日佛祖誕辰最為盛大熱鬧,這一段香期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平時寧靜的 內門區,這時全鄉幾乎沸騰起來。
內門紫竹寺建廟至今,經過五次重修,分別在乾隆十七年,嘉慶十九年,光緒九年及民國十七年。直到民國五十七年七月廿三日,信徒代表大會認為香客與日俱增,現在寺宇已太擁擠,而且建築物久經風吹雨蝕日曬,已顯破舊不堪,因此決議重建。公推黃承城先生為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理人游讚芳先生為副主任委員,負責重建工作。
今日所見巍峨大廟,是民國五十八年七月廿九日(農曆六月十六日)卯時動土興工,群山屏障,頗具靈氣。
資料來源:內門紫竹寺 http://www.nmzizhusi.org.tw
資料來源:內門紫竹寺 http://www.nmzizhusi.org.tw
其他景點
虎尾福安宮(虎尾媽)
2019-03-11 20639
主祠天上聖母媽祖,一般人常會誤以為是土地公廟,是由黃永舜先生從鹿港新祖宮恭迎到虎尾供奉的,也因當時媽祖娘娘誔辰祭典均由虎尾糖廠員工籌備辦理,因此被虎尾街上百姓尊稱為糖廠媽祖。... (繼續閱讀)
地址:雲林縣虎尾鎮新生五路13號 p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