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介紹
在鄭成功據台以後,佛、道教文化隨著漢人墾殖而傳入內門,當時移民習慣,大都將家中原供奉神像或香灰,隨同隨帶來台,家鄉神明成為遊子在海外打拚的精神支柱,當時有郭家四兄弟與母朱氏渡海移居內門(次子元欽、三子元樞、四子元興、五子元章),從家鄉奉迎三尊觀音菩薩神像同來,先在當時內門最興盛中埔番子路一帶落腳,後來逐漸發展而分枝。元欽奉迎大佛祖移居東勢埔,元樞、元章奉迎二佛祖遷往石門坑,四子元興留在番子路奉祀三佛祖。
郭元興將觀音佛祖安奉在家中廳堂內,早晚燒香祭拜,雍正十年,某天清晨燒香時,香爐竟然不見了,遍尋不著。幾天後,才在今內門紫竹寺寺址的石榴樹三叉枝上發現,令人詑異的是,爐內依舊香煙裊裊,香火未熄。
經郭元興請回後,香爐再次不翼而飛,又再次在寺址的石榴樹三叉枝上發現,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這個神奇的現象,終於引起庄民注意,大家議論紛紛,最後由當時分駐羅漢內門的台灣縣丞葉文炳提議請示神意:以石榴樹處為香火地,郭氏獻佛,庄民共同建寺。庄民聞悉,熱烈響應,依據台灣縣志記載,殿宇工程在隔年的雍正十一年(西元一七三三年)就完成。
廟宇完成後,信徒公議應將大佛祖、二佛祖迎回同祀,結果在東勢埔的大佛祖請回,但坐鎮石門坑的二佛祖,因當時漢人進入該地開墾,時常與土番發生爭鬥,地方擾嚷不靖,當地民眾不肯讓二佛祖離去而作罷。
觀音佛祖原本只是郭氏家族的保護神,因「飛爐」神蹟顯赫而由庄民共同出資建寺,更因神威遠播,南北信徒慕名前來參拜者日眾,內門紫竹寺已成為全省最具歷史與規模的「觀音媽廟」。
內門紫竹寺不但是內門區的信仰中心, 也是全省觀音信仰的中心寺廟,每年農曆二月十九佛祖誕辰日、六月十九佛祖得道日、九月十九佛祖出家日,來自南北各地的香客,絡繹不絕,尤其以二月十九日佛祖誕辰最為盛大熱鬧,這一段香期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平時寧靜的 內門區,這時全鄉幾乎沸騰起來。
內門紫竹寺建廟至今,經過五次重修,分別在乾隆十七年,嘉慶十九年,光緒九年及民國十七年。直到民國五十七年七月廿三日,信徒代表大會認為香客與日俱增,現在寺宇已太擁擠,而且建築物久經風吹雨蝕日曬,已顯破舊不堪,因此決議重建。公推黃承城先生為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理人游讚芳先生為副主任委員,負責重建工作。
今日所見巍峨大廟,是民國五十八年七月廿九日(農曆六月十六日)卯時動土興工,群山屏障,頗具靈氣。
資料來源:內門紫竹寺 http://www.nmzizhusi.org.tw
資料來源:內門紫竹寺 http://www.nmzizhusi.org.tw
其他景點
禾光牧場 羊咩咩的家
2016-02-05 17054
成立於民國80年的禾光牧場,原為傳統飼養羊隻產業,以羊奶及羊隻生活為主,後農委會輔導轉型,增進在地婦女第二專長訓練,開發羊奶、牧草等週邊產品,並於假日開放民眾參觀,給民眾體驗農村生活,也兼具育教... (繼續閱讀)
地址:高雄市路竹區永華路302之96號 p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