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加速災後修復市長黃偉哲積極招募民間資源
- 全台最大《鬼滅之刃》最強集結主題造景,熱血登場! MITSUI OUTLET PARK三據點 打造限定優惠與盛夏活動
- 萬球齊飛迎夏日盛典 關警總動員守護熱氣球嘉年華安全登場
- 首次夏季舉辦成功轉型為知本專屬的藝術盛會2025台東光祭精彩落幕!相約明年更上一層樓的展演
- 2025雲西海洋音樂季首日人潮擠爆三條崙 告五人壓軸登場high翻全場
- 沒有F4也要陪你看流星雨 「來恆春擁抱宇宙」600多人佳樂水追英仙座流星雨
特色介紹
皮影戲是我國傳統偶戲之一,相傳源起於漢代,最遲到了北宋,皮影戲已發展成高度的藝術形式,不論在操弄技巧、影偶造形、腳色分類、劇情安排各方面都有相當程度的發展。皮影戲傳入臺灣,可溯自明末清初,隨著潮州移民潮州影戲也正式傳入臺灣,依據邱坤良教授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皮影戲館研究規劃報告書》稱:「大約清中葉以來,皮影戲就在臺灣南部民間流行,以現在的高雄最為興盛,影戲班林立,在神佛聖誕、民俗節令及民間婚喪喜慶等場合演出,成為最愛人喜愛的傳統藝術之一。據老藝人表示,清末光是岡山一地就有影戲班四十餘班,路竹下寮一庄則為三十餘班,光復初期,據估仍有百團多。」 五十年代之後,皮影戲受電影、電視、歌舞秀場影響,劇團銳減,皮影戲一蹶不振,臺灣地區目前可皮影戲館外貌以公開演出皮影戲團,僅剩五團,五團盡在高雄縣內,因此臺灣地區如果要籌設一個皮影戲博物館,地域之選擇考量,當然非高雄縣莫屬,而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今改為高雄縣政府文化局)於民國七十六年依據政府文化政策,選擇皮影戲做為發展標的,籌設地方特色館,當然是恰當的選擇。 皮影戲管之研究規劃由邱坤良教授主持,於民國七十八年完成研究規劃報告書,硬體設計由李三慶設計師負責,館室裝修設計由郭美紅設計師負責,館室位於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原高雄縣立文化中心)前庭左側,獨棟方正之建築,總地積約一千四百二十平方公尺,於八十 三年三月十三日正式落成啟用。 資料來源:文建會http://www.cca.gov.tw/ 圖:文建會(皮影戲戲檯與相片解說)http://www.cc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