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府餐飲集團七大品牌聯合推出─盛夏饗食派對 全台發出100萬份免費料理 開啟盛夏的味蕾饗宴
- 「恆春旅遊購GO節」持續帶動恆春旅宿熱潮! 成功送出3台汽車──你還在等什麼?
- 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與泰雅的精采碰撞畢氏定理融入樂器製作竹縣桃山、尖石國小獲原民科展佳績
- 臺東教育博覽會精彩開跑 達克比現身說故事親子共學同樂歡迎全國家庭探索四大主題場域!
- 走進部落沉浸族語 中市原住民族語夏令營圓滿落幕 學童滿載而歸
- 2025屏東海口祭破五萬人潮!海口公園人氣翻倍! 下半年接力開啟運動觀光!
特色介紹
皮影戲是我國傳統偶戲之一,相傳源起於漢代,最遲到了北宋,皮影戲已發展成高度的藝術形式,不論在操弄技巧、影偶造形、腳色分類、劇情安排各方面都有相當程度的發展。皮影戲傳入臺灣,可溯自明末清初,隨著潮州移民潮州影戲也正式傳入臺灣,依據邱坤良教授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皮影戲館研究規劃報告書》稱:「大約清中葉以來,皮影戲就在臺灣南部民間流行,以現在的高雄最為興盛,影戲班林立,在神佛聖誕、民俗節令及民間婚喪喜慶等場合演出,成為最愛人喜愛的傳統藝術之一。據老藝人表示,清末光是岡山一地就有影戲班四十餘班,路竹下寮一庄則為三十餘班,光復初期,據估仍有百團多。」 五十年代之後,皮影戲受電影、電視、歌舞秀場影響,劇團銳減,皮影戲一蹶不振,臺灣地區目前可皮影戲館外貌以公開演出皮影戲團,僅剩五團,五團盡在高雄縣內,因此臺灣地區如果要籌設一個皮影戲博物館,地域之選擇考量,當然非高雄縣莫屬,而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今改為高雄縣政府文化局)於民國七十六年依據政府文化政策,選擇皮影戲做為發展標的,籌設地方特色館,當然是恰當的選擇。 皮影戲管之研究規劃由邱坤良教授主持,於民國七十八年完成研究規劃報告書,硬體設計由李三慶設計師負責,館室裝修設計由郭美紅設計師負責,館室位於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原高雄縣立文化中心)前庭左側,獨棟方正之建築,總地積約一千四百二十平方公尺,於八十 三年三月十三日正式落成啟用。 資料來源:文建會http://www.cca.gov.tw/ 圖:文建會(皮影戲戲檯與相片解說)http://www.cc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