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市建設局《你好・台中》新書上架 邀民一同見證城市美好未來
- 「2025屏東北野祭PP Festival」 湧入約七萬人次!民眾敲碗明年還要參加
- 花枝正Q甜清明連假來「富基花枝一番賞」抽花枝送抵用券順遊老梅春季限定絕美綠地毯
- 雲林社工深獲肯定!張麗善縣長勉勵社工夥伴,專業與堅持是社會最溫暖的力量!
- 黃偉哲率「臺南隊」再次進軍新加坡國際食品展以『臺南好禮,通通在這裡!』開展登場
- 中港光雕展突破48萬人次展期加碼延長至3/30
特色介紹
天后宮創建於明鄭時期,係西元1661年隨船護佑鄭成功舟船來台,所以有開台天后之稱,直接承襲湄洲媽祖香火,是台灣本島最早的媽祖廟。
媽祖因助鄭軍平臺有功,倍受鄭軍官兵及安平民眾尊崇,於明永晉廿二年(1668年)在安平鎮渡頭建廟(今石門國小內),稱為「安平天妃宮」。當時是以官廟地位受祀,香火鼎盛。在清兵入臺以後,將安平天妃宮視為偽廟,而將寧靖王府改建為天妃宮,且列入祀典,當時全臺只有赤崁稱天后宮(含大天后宮),安平天妃宮的地位因此一落千丈,政府上備受清廷貶抑,直到清光緒年間在船政大臣沈葆的奏薦下,獲清帝御領「與天同功」匾,其地位得以大天后並列。
光緒廿一年,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日據時代日軍在安平天后宮廟堂內大肆屠殺黑旗軍,血染廟堂,宮廟因此而廢墜,原祀奉於廟內神像,被迫分祀於安平六角頭之廟宇,大媽與配祀宮娥祀於海頭廣濟宮;二媽與千里眠順風耳寄祀於十二宮之三霝段,後因廟宇狹窄,移於港仔尾靈濟殿;三媽初為西龍殿得鬮,後祀於妙壽宮。
直至民國五十一年五月,安平地方人士始重組管理委員會重建安平開臺天后宮,由前市長辛文炳主持動土典禮,建成之日立燈篙建醮並舉行繞境祈福遊行,前來熱鬧的各廟宇神轎、旗隊及參觀民眾將安平大小街道擠得水泄不通,安平六角頭之居民亦都設宴款待各地親友,為地方百年難得一見的盛況。不料民國七十九年的一場大火,又令宮廟毀於一炬,廟內珍貴文物損失不小,所幸鎮宮之護軍媽祖分毫未損,坐椅雖燒成木炭,但身上衣物完好,實為神跡顯靈,在地方人士大力奔走下,重建宮廟,恢復昔日之舊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