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即將登場!邀您探索「海平面下的聚落」,感受一場藝術與環境的對話
- 到「好九不見·親子焢窯趣」體驗農村樂趣 親子同樂探索農村新魅力
- 「來恆春擁抱宇宙」草地觀星音樂會首發場 新人在家鄉星空下見證浪漫幸福
- 全臺首艘民船汰舊換新「天王星21號」首航綠島!打造更安全便捷的離島交通提升觀光品質
- 返國甫抵高雄即展開鐵人般行程 陳其邁出席新濱町海洋廚房盛大開幕 邀民眾享受全新海景餐飲體驗
- 列車到站顯示站名及轉乘資訊北捷重視各界意見持續滾動檢討管理
特色介紹
新興區舊稱為大港埔。台灣早期可以津渡的河川概稱為〝港〞,未墾的荒地叫做〝埔〞,而新興區在以前本是一望無際的荒野,北界有一條高雄河的支流,由於盛產魚逮 魚所以稱之為「魚逮 港」,後人又依諧音之故改稱「大港」(閩南音),新興區就是地處大河畔的未經開墾的平原,才叫做大港埔。相傳魚逮 魚是鯉魚。 大港埔在〝打狗時代〞居民多務農為生,生活單純,雖說開發較緩,但發展農業必先修水利,所以從道光年間起,區內興鑿的圳潭渠道己經星羅密佈,且圳流經之處都成為膏腴沃土,或種水稻、甘藷、甘蔗或植玉米,蔚成聚落。物阜民豐,有「鳳邑江南」的雅號。整個大港埔的開發,是以竹圍為中心逐漸向四周擴展,除建鼓壽亭為聚落守護神外,並興起下竹圍、營後與過港仔共四個聚落。 大港埔從人煙罕至的荊棘草埔,一躍成為巨廈連軒,霓虹閃爍的不夜城,肇始於民國三十年的「高雄驛」遷建至大港後,再加上站前至大圓環段「昭和通」(今中山一路)的開闢,助長了大港埔的飛速繁榮;光復前本區只有中山一路是寬廣的柏油道路,其餘多為羊腸鳥道的牛車道及田間阡陌,經政府多年的努力,目前道路網密度居全市之冠。 光復後大港埔逐漸繁榮,充滿〝新興〞蓬勃的氣象,所以取名「新興區」。目前是一熱鬧又美麗的現代化行政區,寬廣的街廓,撲鼻的花香,高樓櫛比、生意盎然,令初到新興區的遊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 資料來源:高雄市新興地政事務所